用桌遊Facelook臉臉看,帶學生看情緒三部曲,遊戲化設計進入團體治療的世界,會變成甚麼樣子?
這次接觸的是一群不習慣主動分享與聆聽的孩子,同時他們是一群很不一樣的孩子,診斷包含輕度智能不足、自閉症、注意力不足、情緒障礙等,這次嘗試用遊戲化的桌遊方式,帶著團體成員去瞭解情緒。
這次使用的桌遊是「Facelook臉臉看」,並針對團體成員的狀況,逐步引導團體成員練習讀懂情緒背後的脈絡,瞭解情緒在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。
1.用字詞連結情緒感受
由於有幾個孩子對於情緒的掌握度不太足夠,所以我把遊戲的方式做了一些小幅修改,稍微降低困難度,從字詞開始連結情緒。
遊戲規則:讓團體成員選擇1–3個字詞,來代表目標情緒,讓其他團體成員猜測,這些字詞所代表的意思。
團體成員在第一輪的反應是:「這些字也太難挑選了!」
團體成員剛開始挑的字詞,跟情緒的連結性不高,在公布答案後,會覺得這個字到底怎麼聯想到這感受,明明是生氣的情緒,反而連到驚訝情緒去了。
透過團體成員的交互回饋,出題者跟答題者的重複核對,以及逐步引導團體成員去整理情緒跟字詞的關聯性,協助團體成員在每一次字詞-情緒連結,增加對於情緒的熟悉度。
團體成員後來的反應是:「我知道了,就是那個答案嘛,很明顯阿。」
2.用故事情境連結情緒感受
在讓團體成員對於情緒有基本認識的時候,回到Facelook臉臉看得最原始玩法,用字詞說故事,連結情緒感受。
遊戲規則:讓團體成員出1–3張字詞卡,並透過字詞卡說出一個故事,讓其他成員猜出目標情緒。
在這個部分中,很有趣的是有一位自閉症的成員,當描述字詞故事的時候,會不小心將對應的情緒說出來,一次次大家的提醒下,終於知道哪些描述是感覺、情緒,
最後他的描述是:
「當他晚上回家的時候,做錯事被處罰,會覺得”那個那個”」
至少他知道透過替代名稱的方式,取代掉感覺、情緒的字詞,
一次次的練習下,大家的故事也越來越豐富,
甚至出現在同一個情境中,A人物的情緒反應,以及B人物的情緒反應,
慢慢地看到更多成員對於情緒的掌握度。
3.猜懂別人的情緒
當團體成員可以開始對於情境跟情緒感受的連結掌握得更好時,在進階版中,我開始希望大家去猜懂別人的思維。
遊戲規則:團體成員輪流利用字詞說故事,並且團體成員之間要猜誰的情緒跟自己一樣,來推估不同的情境故事,連結到相同情緒的練習。
團體成員在第一輪的反應是:「老師,這個規則太難了,但是應該玩個一輪就知道怎麼玩。」
(這孩子真的太棒了,在面對挑戰時,有著迎接困難的準備)
在這個環節中,團體成員開始更認真地聆聽別人的故事,甚至出現一些提問、澄清的回饋,希望更瞭解這個情境背後的脈絡,慢慢團體成員抓到相同情緒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。
面對這麼多樣的孩子,在帶團體的過程中,確實會面臨一些挑戰,但是同時也碰撞出許多不同的火花。
在嘗試用桌遊的方式,帶著團體成員去看情緒,也讓我用嘗試了不同的團體進行方式,用更嶄新且有趣的方式,跟團體成員一起走在相同的道路上。
※在個人粉絲專頁上,我會持續更新心理學相關文章,希望讓大家發現更多心理學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,想知道最新上架文章,歡迎按讚/追蹤我的粉絲專頁:紀慧菁臨床心理師